何谓健康?

健康等于医院仪器检测结果吗?老祖宗是如何定义健康的?我们能自己检查健康吗?显然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是白叫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被表面的科技给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至宝,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却不相信身体的感受。

如何保养?

如果问,每个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正确保养健康,健康是每天健康跑步吗?是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吗?我想恐怕不全是,想要保养健康我们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才是找到正确的保养方法,这是经方集存在的意义。

病来病解?

当我们有一天生病时,该怎么办?或许你会说去医院,那么去医院是唯一选择吗?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真的是唯一选择。但你来到经方集,那么我希望至少在一些小毛病上,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甚至一击必中,最起码能正确判断病情发展。

普通人学中医的意义何在?

当今社会,已然一派西化,科技兴起,但老祖宗的东西真的过时了吗?我看未必,特别是人之身体健康方面,五千年的积累让我们在人文领域领先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同样在医学领域,老祖宗的东西依旧能够给予我们帮助。

谈到中医,有人认为只是保健学问,有人认为是玄学,更有甚者认为中医只是辅助西医的。

这些观念,都是未有真正了解中医所至。

谈到中医的学习,往往认为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直到年龄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好的医生。这个观念也并不全对,中医本身有很多派别,很多种学习途径,有很多的学习方法,今天暂且不谈中医学习,只谈谈作为普通人,要不要了解中医,了解中医的意义何在?

在我看来,普通人学习中医,主要有三点:

一、知晓何谓健康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出现明显不适才会去看医生,通过各种化验单来判断自己的健康情况,这种方法要么太晚,要么伤身,要么没有用。

人的精神和身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至今仍无法解释很多身体的现象,所以单凭一些化验单是无法对准确描述身体的健康情况的。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这就需要知道何谓常人。在中医的众多书籍中总结了很多常人的状态,比如黄帝内经中对上古真人的描述即可用来作为常人的参考,倪师关于健康的六大标准也是一个参考,诸如此类,唯有对中医有所了解,才可以慢慢建立自己对健康的正确认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掉那些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且这些方法都不需要做复杂的仪器检查,仅靠自己的感觉即可知晓,省时省力不说,还省不少化验费吧。

二、知晓保养身体的正确方法

那么知道常人的状态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与常人之间的差距,有差距就要想办法弥补,弥补的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方法不对,花费时间精力不说,还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讲到保养身体,一般分为两部分,食补和运动。如果没有正确的保养观念,十全大补补的可能是毒药,挥汗如雨练的可能是亡阳失津。

只有通过对中医的学习,才能培养正确保障观念,以在日常生活中规避风险。黄帝内经中就有对四季养生的描述,但里面的观念与现代人的生活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跑步,夜跑,按黄帝内经的说法这就不对嘛,哪不对?一是时间不对,二是锻炼目标不对,时间不该在晚上,要在早上,早上才是阳起初升的阶段,到晚上要潜伏回去的时候,一跑步,兴奋起来,阳气无法潜伏,心得不到休息,这就违背了自然规律了。锻炼的目标呢?是四肢吗?黄帝内经从来不说跑步,只说走路,闲庭于步,每个季节都在早上走走路,这才是最好的运动,并不是说挥汗如雨才对。当然有很多道家、佛家的功法,不需要剧烈运动,同样也会挥汗如雨,这些功法有自己的方法,可以有效锻炼五脏六腑。这正是歧伯说的: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类似这样的观念和保养方法,在中医的世界里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一点点探索。学习一点,改变哪怕一两个不良习惯,也许就是一辈子受益,我们很多的病,不都是平时不良习惯的积累所至吗?

三、正确判断病势发展,评价医疗效果

如果有一天生病了,感冒也好,久病也好,最怕的是什么?没有遇到良医,把本来可以治愈的病治成坏病,痛苦万分,甚至小命不保。

现代医院,甚至更加可怕,一进急诊,只能任人宰割,并不是说医生都是坏的,大部分医生还是医者仁心,奈何方法不一定对,越治越差,又或者虽然病好了,人也虚了,需要长时间休养。这在中医的观念里,并不是治愈,中医治病,追求在不伤人正气的情况下把病给治了,病愈后人仍然精力旺盛。

生病本来就很难受了,还要面对各种治疗风险,我们还是需要自己掌握一点基本的知识,让自己对当前病情,治疗效果有个正确的判断,以规避风险,哪怕避掉一两个坑,也是受益无穷,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事。本人父亲就是一例,假如当时我拥有现在的知识,在他生病那会多给他喝大米粥,给他以正确的锻炼方法,也许就不会走得那么早,甚至会有痊愈的可能。

总结

若能认同上述三点,可能仍会有两个疑问,一是中医学习之难,二是药效之疑问。

关于药效,大部分人都觉得中医需要长时间服药才有效果,实则不然,在经方的世界里,一剂知,二剂已的案例很多,伤寒论中的方式,有很多都只需要服用一两剂即要停止的药,药效方面,正确用药是可以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的。至于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中药中有毒药,但通过正确的方法服用,身体需要的情况,这就是救命的药,比如生附,回阳救逆必不可少的药。

关于学习,倘若要去行医,那必然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积累,但仅用来做自我健康的判断,日常保养,对中医学习也未必那么困难,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学习路径。

经方集正是秉承了这样的使命而建立,希望能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医知识,以求自保。

医:站在外面看里面
  • 全家感染新冠日志
  • 学习中医的意义
  • 针灸:学习笔记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伤寒
  • 伤寒论:学习笔记
  • 金匮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浙ICP备14041582号-2 普通人学中医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