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健康?

健康等于医院仪器检测结果吗?老祖宗是如何定义健康的?我们能自己检查健康吗?显然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是白叫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被表面的科技给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至宝,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却不相信身体的感受。

如何保养?

如果问,每个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正确保养健康,健康是每天健康跑步吗?是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吗?我想恐怕不全是,想要保养健康我们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才是找到正确的保养方法,这是经方集存在的意义。

病来病解?

当我们有一天生病时,该怎么办?或许你会说去医院,那么去医院是唯一选择吗?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真的是唯一选择。但你来到经方集,那么我希望至少在一些小毛病上,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甚至一击必中,最起码能正确判断病情发展。

关于桂枝汤-群方之首

桂枝汤看起来内容不多,也很简单,但在伤寒论中,该方几乎贯穿整个体系,所以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方剂。


一、三味主药


桂枝:入心,镇压百邪,可入手少阴心经,而心脏的法象则是天上的太阳,所以桂枝有南方“朱雀”之意。风邪(风邪也有飞羽之象)可用桂枝,水湿、降逆,皆也可用桂枝。

白芍:入肝,入足厥阴,厥阴代表了地面,而肝胆的法象又是林木。

炙甘草:入肺,入太阴,而太阴主气,主肃降,法象为天幕。


此三药入三阴,入三阴就相当于给三阴“加油”增强三阴的力量,而根据子午图,三阴加强后又会推动其对应的三阳,所以这里的逻辑,不是通过直接加强三阳来逼邪外出,而是通过加强三阴,间接推动三阳行阳,逼迫外邪到体外,也就是以阴御阳


二、各药分解


桂枝入太阴,是阴药,但却因其法象为太阳(心的法象为太阳),常常被人称为“阳药”


白芍,与桂枝等量,也是妥妥的阴药,入厥阴,但也是一味很特殊的“阴药”。


厥阴为地面,而能长林木的地面,才是地面龙脉之所在,才是生机之所在。小肠火的法象,是人间烟火,而人间烟火,必然逐龙脉而存在,也就是说,厥阴龙脉如果衰退了,人间烟火也将随之消散!所以白芍看似只是入肝木,实则滋养龙脉而护人间烟火。


如果说白芍药性属寒,而小肠属火,二者存在矛盾,怕用了之后会拉肚子,其实并然,因为人间烟火必须依赖地脉而存在,地脉没有,人间烟火也不能存在,所以在小健中汤中,加入大量白芍反而是健脾胃,升小肠火,其原因也在于此。


天地间的阳,来自太阳,人体内,小肠的热也是来自心脏,也叫心火,但心脏的热并不是可以很顺利地下移给小肠,有诸多因素会导致热没有往下移,同时,小肠的火要持续运转,则需要脾的配合(庄稼地),而脾需要依赖地脉而存在;所以,白芍入肝,强木生火,并不是简单的入肝,入厥阴而是要补龙脉,护庄稼地,护人间烟火!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白芍性寒!


灸甘草,所充当的不只是入肺,入太阴,主肃降的强胸阳角色,更多的是合药、解百毒的角色,负责协调君主与百官的关系,有“国老”之称。


桂枝在这里横跨阴阳,入心,做中枢的核心,其真正要负担起来的,是平衡各方利益职责,要一肩挑阴阳,平衡各方,做好核心领导该做的事情。


大枣,是足阳明胃这个粮仓、城池里面的粮食,是    维持后备力量,是常平仓。


生姜,则是去粮仓中潮湿、保护粮食安全的干燥剂。但此处明明已经发了汗,去了“风水”为什么还要加入生姜散水呢,这散的又是什么水呢?

这就要从发汗过程中水的变化说起,当人体发汗时,津液随着热往外走,但津液本身上下不一样,上面的津液走掉后,会把下面相对冷的水留下来,而留下来的水则多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上抽的津液为气态),形成津液与寒水分离的现象。

由于热往上走,寒往下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汗,寒会往下沉,湿会往下沉,胃中就可能会有各“寒水”,所以要用生姜将这些下沉的寒水给散掉,避免上面发汗,下面二便下利的局面。

但散掉了寒水,人还是有可能要脱水的,因为胃里没东西,原来的抽的抽,散的散,所以还需要大枣来补充,保障“后勤”供应。

同时,生姜也有升阳作用,入胃阳明,帮助人体恢复状态。


一副桂枝汤,就五味药,但却整个调动起了人体小天地整体运转!所以桂枝汤,又称“群方之首”。其之后的加减变化,实在是太多太多。


桂枝汤,是平衡阴阳的基本方,而中医,治的就是阴阳!所以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应用,几乎会贯穿整个《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辩证要点

在学习正式深入学习六经传病治证变化之前,我们先要学会辨别,病到底是在哪经?从太阳病往后传变没传变?这,是事关临证出手方向的大问题,这一步如果偏了,那后面治疗出错率就更高!

具体,有两个方面要做第一步判断,然后再具体考虑方证用药:


一、病程推算

看病程时间长短,根据六经传病的理论推算走到哪一经

从六经传病基本理论框架上看,病程是第一位的,这是天地规律,事关人体经络运转基本规律的问题。病程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日传一经,七日开始返本还原,最长十三天,全部传经结束。前7天中,走到哪经,归到走哪经,但并不表示一定入到该条经,病情有没有传经需要详细判断。


二、看证象,确认病传到哪经

前一步确认了病程,确认了当前所处哪经,比如病程为第三天,少阳经,但是不是病入了这条经,就要看证象了。


如果此时没有少阳证象,仍只有太阳证象,则还是太阳病,若后续各经也没有传病,则再过4天到第7天,病差不多就该解了。


条文中的相关描述如下: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伤寒一日,是大前提(但事实上,应该大部分人没法在第一天就发现问题吧,可能很多时候第一天只是有些轻微证象,所以现代人来说,可能人都不会太关注,直到后面严重了才重视起来,所以伤寒一日在现代来说应该是很难有机会见到这样的病人的,此纯粹个人理解)


这里判断传不传的依据是脉像,若脉像一直不变,仍是静的,则病不会往下传,过七天病自己解了。

如果脉象变快了,人也恶心、烦躁,都就是病要往下传变的征兆,要变成阳明病、少阳病,再往下传变。如果不能确定脉像变没变,恶心、烦躁等感觉也不明显,那就等两天看看,两三天后如果没有变成阳明病、少阳病,那就意味着太阳病没有传经。反之,若中途脉变快,那这就是病要转变的征兆!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到了第二,第三天,阳明和少阳的证象都没有见到的话,就说明病没有传入到阳明或少阳,只是过经了,那么病仍属太阳病,大体上七天返本还原病就解了。

但实际上还是有一点变化的,毕竟那怕同为太阳病,但具体病类病情还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是有阴阳差别:“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有伤寒发热的情况,问题在于表不开,憋得发热,病起于阳;而不发热的,汗能出的,表开着,问题在于风水作祟,相对于表闭情况,病更在里,属阴;

太阳病属阳病,其中:

“伤寒”表闭发热,属阳中之阳;发于阳病而无其他干扰,不再传变的话,七日经尽而愈;

“中风”表开无热,属阳中之阴;发于阴病而无其他干扰,不再传变的话,六日即尽而愈;




 
医:站在外面看里面
  • 全家感染新冠日志
  • 学习中医的意义
  • 针灸:学习笔记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伤寒
  • 伤寒论:学习笔记
  • 金匮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浙ICP备14041582号-2 普通人学中医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