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健康?

健康等于医院仪器检测结果吗?老祖宗是如何定义健康的?我们能自己检查健康吗?显然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是白叫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被表面的科技给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至宝,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却不相信身体的感受。

如何保养?

如果问,每个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正确保养健康,健康是每天健康跑步吗?是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吗?我想恐怕不全是,想要保养健康我们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才是找到正确的保养方法,这是经方集存在的意义。

病来病解?

当我们有一天生病时,该怎么办?或许你会说去医院,那么去医院是唯一选择吗?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真的是唯一选择。但你来到经方集,那么我希望至少在一些小毛病上,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甚至一击必中,最起码能正确判断病情发展。

论方位、阴阳、四季、五行、十二经与六经

前面讲了脏腑法象与天人合一,而我们既然要论“外天地”与人身“内天地”之间的同步共振,那么与天地运行规律有关的方位、日夜、四季、节气等也就成了学习中医的基础所在。


一、方位


中国古代,方位以人面朝南作为标准: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和现代绘图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正好完全相反)


image.png


二、阴阳

中医是讲阴阳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寸脉为阳,尺脉为阴...对阴阳有个大体的认识有助于学习和理解中医。


普遍来讲:

向阳则为阳,背阳则为阴

日为阳,夜为阴

能量为阳,实体为阴


以人体部位而论:

上为阳,下为阴;

表为阳,里为阴;

寸脉为阳,主心肺,主上焦;尺脉为阴,主肾与命门,主下焦;


image.png


以天地太阳而论:

如果参照天地,太阳为阳,是万物生长的源头,照在大地上,照到的地方为阳,表现为热,没照到的地方为阴,表现为冷。


以物体而论:

能承受阳光、承载能量的物体材质,就是阴。其通常表现为“寒”,能够接受阳光照射的万物的本质,是承载热力,能量,载“阳”的基质物体,其本身,本质为寒,不具能量。


阴和阳是不分离的,“阴先生,而阳附之”,意为先要有实质性的物质,而后能量附在上面,比如说要有手,然后才有力量,要有石头,然后才有太阳照射后的热的石头。

阴阳不分离,而后由各类物质组合发展变成生命所需要的各类基础物质,具备了活性,这才有了生命的基础。


人体内的阴阳

广义讲:看得见,摸得着的为,包括皮毛,肌肉,脏腑、血液等;而承载其能量、生命力、活性的为,比如力量,四肢的温度等。

狭义讲:津液为,其所承载的能量、生命力、活力为


关于“失津亡阳

失津,失的是人体内的津液,汗就是很典型的一种,血也是,津液外泄,流失就是“失津”,老子道德经也说了: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津液外泄,附在上面的阳自然也跟着外泄,所以叫“亡阳”。

失津亡阳后,人体活力将自然下降,表现为各类病证。




三、四季

要论人体内的小天地,与外天地之间的感应,阴阳同步的话,那就要涉及到最基本的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知识了。


四季交替: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点上,太阳照射角度会发生轮回变化

四立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十天日统归为一个特殊节气:长夏长夏寄存于其他四季中。 -- 实际上,中医里,不是四季,而是五季


五行盛衰:(相、旺、休、囚、死,是中华传统文化里讲的事物发展的五个阶段)



正因为当季之时,基本会旺,那么前面必有一行的气必衰尽。而死的过程在长夏(入墓之阶段),以此类推,则“四立”之前,必有四行要入墓,而坟墓属

因为“四墓”连接了其他四方四行,为四行之归宿,那么必然居于四者之中英,这样的话,“四墓土”,又称“中央土”。(这也是“风水先生”们讲“四立日”之前十八天,不能动土的原因,动则入墓)


四、节气

按中华传统历法,古人将一年分为十二四段,即“二十四节气”,其中单数称为“节”,偶数称为“气”(或者“中气”),而“十二中气”又可分为六段,即为“六气”,中医给这六气分别另行命名为:“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每一年气候与六气对应着变化,基本也是六段,但每一年的气候都是有差异的,并不完全一样。


所以六气时间与六段气候实际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六气的排序就有两种排序方法,即五运六气中的“主气顺序”和“客气顺序”,主气代表着时间分段,永远固定不变,客气代表着气候变化,根据当年实际情况而定。


中医认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大天地,而我们人体内部则是自己的小天地,但大天地与小天地之间又通过呼吸进行沟通,所以大天地的变化也会影响小天地的变化,这样自然外界的六气变化也会引动内部小天地的变化,同样的也就演变成人体内的“六气”变化,只是会换个名称,叫“六经变化”。



注意:六经的命名仅仅是一种符号


事起于末,于不可见中生阴,而后阳附之


image.png







 
医:站在外面看里面
  • 全家感染新冠日志
  • 学习中医的意义
  • 针灸:学习笔记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伤寒
  • 伤寒论:学习笔记
  • 金匮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浙ICP备14041582号-2 普通人学中医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