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健康?

健康等于医院仪器检测结果吗?老祖宗是如何定义健康的?我们能自己检查健康吗?显然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是白叫的,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往往被表面的科技给蒙蔽了双眼,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至宝,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却不相信身体的感受。

如何保养?

如果问,每个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正确保养健康,健康是每天健康跑步吗?是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吗?我想恐怕不全是,想要保养健康我们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才是找到正确的保养方法,这是经方集存在的意义。

病来病解?

当我们有一天生病时,该怎么办?或许你会说去医院,那么去医院是唯一选择吗?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真的是唯一选择。但你来到经方集,那么我希望至少在一些小毛病上,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甚至一击必中,最起码能正确判断病情发展。

频道书籍
作者:老子
介绍: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由于时代久远,现如今流传下来的道德经版本众多,本书为网上购买的书籍,加上其他途径进行修正的。其中部分字或词可能存在差异,也无法去考证,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应该都是一样的,不用过于在意某一词某一语,抓牢重点,让道德经在平时生活中为我所用才是重中之重。


注:本版本的道德经根据王晨阳解读而来,仅作参考。对于文章中个别断句、文字,存在与其他版本不一致的地方,不必过于较真,核心需要领会其基本思想,当然道德经版本甚多,解读方向也很多,读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参考。

作者:老子
介绍: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是距今为止最老的版本。部分帛书版本补全文字参考河上公版本。

作者:孔子
介绍:

孔子解释易经的著作

作者:经方集
介绍:

系辞学习的一些感悟,易经学习参考

系辞研读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因为有天地,有变化,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这些规律和变化,圣人就用“卦”来帮助理解,每个卦又有自己的象,通过观天观地,将象与卦结合起来,以总结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后人可以通过“观”象的方式来理解圣人所表达的意思,这个“象”即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人类世界的事物规律,通过象的类比来更好地指导我们实践。


系辞:在这里应该不是指《系辞》,而是指“挂”在卦上的那些对卦的解释,古人最早的易经只有卦,没有辞,后面用“结绳”的方式系在卦边,用来帮助理解卦的含义。而卦反映的事物运动规律对人来说是有吉凶之分的,系辞就是用来解释这些情况的。


刚柔相推,也指阴阳变化,也指自然现象,一寒一暑之类的场景。事物总是变化着往前发展,有好有坏,有吉有凶,这也是宠辱若惊的道理,所以我们时刻要记住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的道理,做事情不要极端,看问题也不要非黑即白。不悲不喜,不哀不怒,不得不失,不生不死,也许真是因为这样的精神,才造就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保持“中”,才有可能避免物极必反,物壮则老。


当然这也是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仍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尽可能接近这个目标。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里开始对卦中的一些常用词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吉凶:对人来说,吉凶最根本结果就是反映在得与失,有些得到是吉,有些得到却是凶,但总归来说,与吉凶与得失有关。


悔吝:悔一般指烦恼,吝一般指遇到困难受阻,悔吝也是小的吉凶;忧虞:就是忧虑,忧愁。人之所以会感到忧虞,其根源在于拿不起,放不下,要么结果不满意,要么没有把握,进退之间,烦恼就产生了。


变化:变与化是两个字,在易经里,有些事是变,有些事是化,但变与化总得来说还是与进退有关,如冬去春来,这就是冬退,春进的一种现象。


刚柔者,昼夜之象:刚柔也可以理解为阴阳,而阴阳,也可以对应昼夜,这里并不是说刚柔就是讲的白天黑夜的象,而是说白天黑夜之间变化之象,有白天就有黑夜,有黑夜一样会有白天,两者是互相交替前进的,反映的也是一种事物的规律。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三极,指的是:天、地、人。六爻的变化,反映的是天地人的变化规律。

六爻与三才之间的关系如下:


image.png


六爻的变化是由下而上的,反映到人的世界也是一样。生则从地下的根先生,再破开地表,往上生长,长到顶开始枯萎;人老也是从下往上,人老腿先老,脚先不会走,再慢慢地整个人老下去。


此处六爻变化与前文道理其实一样,生发,生长,一直到老,老就是生的极端情况,物极必反,只是这个反不会反过来再变年轻,而是死。在中国文化里,死也未必是真的就没了,也可能是另一种新的开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注意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道理。


当然,人道与天道,地道还是有些差别的,天与地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变化,但人不一样,人道可逆,比如说物壮则老,那么就不要壮,保持住在壮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方法,维持这样的状态,以此避免物壮则老的天地规律,人的世界里这样的逆天行事还有很多,日常治病救人也是一样道理。


三极之道里,人道最特别,也正是因为人道有倒行逆施的能力,所以我们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将事物推到极端,保持“中”的状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安:指的是一种状态,安稳,安心,君子所居,这里指居在某一个状态。群子所居,居的就是某个状态,其实也是指任何状态,君子居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够安。人生总有各种如意,不如意的状态,面对不同状态,普通人的表现千奇百怪,但君子不会,他只会表现出安的一面,原因就在于他知道世界运行的规律,知道自己的状态和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状态,或知道如何改变,因此也就无需担忧了。


易之序:也有说易之象,其实问题不大,主要想表达的就是易经的道理,知道在哪一卦也好,知道哪一个象也好,都表示君子不易而知,故可安。


爻辞:一般讲动,玩:玩味。

君子所乐而玩者,就是说君子平时会去研究、摸索、玩味爻辞的意思,去体会爻辞的意,也因为君子平时去玩味易的道理,所以掌握事物的变动运动规律,才能居而安。


这也告诉我们易经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平时应该去研究,感悟易的道理。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结合前文,这里居表示处在某个位置,某个状态,观其象,指观察当前情况,并感悟(玩味)爻辞的意思。


这里要推测下为什么君子居,要观其象?目的何在?

个人认为,所谓的居,并不一定是居在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上,因此就会生烦恼,会有喜怒哀乐。而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那不就是不悲不喜,不宠不辱,一种“中”的状态,而这就很难,这也是易经将要教会我们的,所以君子要观其象,知道自己所处的境遇,状态,知道什么样叫中,以便让自己先保持好心态。

当然要做到中的状态,必然要采取行动,而如何行动是最为有效的,最能够达到中的状态的,这就需要观其变,在爻变当中寻找合适的方向,方法,以求达到“中”的状态。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本章总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其实系辞后文有关于这句话的解释,这里简单说一下。


这句话不是说天会保佑谁,天不会保佑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人,但是如果人行的事,符合天的规律,那么天会“推”人一把,实际上就是:同一道者,道亦乐得之的道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圣人,君子需要整天去研究,揣摩,玩味那些卦、爻、象,因为卦、爻、象等信息蕴涵了天理,大道,悟出来了才是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让自己的德行更符合道,才能得到“天佑”。


阅读全文
道德经 译文

【中心思想】

本章作为道德经第一道,首先描述了宇宙的起源,道的由来,然后告诉我们要用观的方式去感受道的存在,最后提出了众妙之门,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这个门当中出来的。

【逐字过经】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把道说出来,但希望大家不要执迷于道。: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母亲,我们的宇宙就是从道中来的。这是道德经对道的解释,平常人讲的道指的是方法。:恒,永恒

名可名,非常名

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那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要受到它的影响。:对一件事物本质的形容和描绘。常名:没有局限性的名号,万物的自性。

无名,天地之始

没有办法去描绘和刻画的那个东西,就是天地的起源,言外之意道就是天地的起源。无名:无法描绘的东西,指天地。

有名,万物之母

可以去形容和描绘的样子的事物,就是大地上万事万物的东西,比如蓝天,山川等。

以上几句主要描述了宇宙的起源,道生出了宇宙,宇宙又生出了各个星球,然后在地球上又生出了人类和万事万物,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去怀疑道的存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这里的欲指欲望,常无欲并不是说经常没有欲望,而是说在一段时间内,除了最关键的那个目标,其他事情暂时忽略掉,让自己同一时刻保持一个目标(道家管这个叫:守一),按照现在的哲学可以理解成抓住主要矛盾,暂时忽略次要矛盾。在研究学问,做事情的时候,要把那些不重要的欲望尽量屏蔽掉,放弃掉,但是呢,一定要高度关注一个重要的欲望,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诀窍(以观其妙),也可以理解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解决一件事。:一个时间内产生的各种欲望,其中有那么一些欲望不是简单的欲望,而是一种目标,要找到这种目标类型的欲望,与普通的欲望区别开来

常有欲,以观其缴

如果一个人心思不集中,干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学着这个东西,杨着别的东西,他注意力老处于很分散的情况下,这就叫常有欲。那这样的人,他不管干什么,不管学什么,只能学会皮毛,只能干成一点点初级的成就。

此两者

指常无欲和常有欲的两种做事状态

同出而异名

同出指都是人的习惯,不管常无欲和常有欲的人,这两种行为习惯都是人类的习惯,有的人做事能够常无欲,但更多人做事是常有欲。异名:指两种不同的结果。

同谓之玄

常无欲和常有欲这两种做事的状态,都是我们内心映射出来的。要想把事情做好,首先要从内心精神世界正视,重视这件事情,这样自然就可以在学习和工作时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主动屏蔽掉那些不重要的欲望。相反,如果我们内心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想要把事情做好,那么到头来只可能取得一些初级的成就,或者只学到一些皮毛东西,也有大的成就,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智慧。这个玄指的是心,也就是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心。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人的内心世界,思想和精神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只有当一个人能够经常的自我对话,自我反省,道家叫反观内照,也就是注意体会自己内心的真实活动和想法,这样才能够逐渐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目标,真正的所爱和喜欢。这也就是众妙之门,等我们找到了内心当中真实的所爱,真实喜欢的事物,了解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和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会集中注意力,排除其他诱惑和干扰,努力去学习或者去工作,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件事。

 

【不一样的断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如果说易经的阴阳开了一个易之门,那么这里道德经的有和无就开了一个道之门,他告诉我们,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而万物是从有中生出来的,其实按照现在的科学解释也可以解释通,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就是无,而大爆炸就产生了有,有又生成了宇宙内的万事万物。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常无就是我们常常要站在”无“的立场来想事情,这样是有可能观宇宙天地如何变化的玄妙的,也更容易看到事物内部的变化,从而抓住本质,常有就是本于“有”,可以看到宇宙万物看得到部分的变化,或者说看到事物表面的变化。而这个观最为重要,观不是说用眼睛看,观是透过精神来体验,在这里观是最高明的,透过精神去观要比用眼睛去观要明白的多。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就是说有和无两者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出自于道,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和无不是互相对立的,他们只是相对待,相对待就会产生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应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也不要急着去对立,事物都是会互相转换的,有的时候要警惕,因为有会变成无,无的时候也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因为无也可以变成有。所以我们平时尽量不要让事情对立,一旦对立就容易僵在那里,要让他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涵,做良性的互动。

同,谓之玄

老子在道之后立即引出有和无,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太执着,有和无只是名称不同,他们都是从道当中生出来的,不要把他们对立起来,所以这就很玄妙。

玄之又玄

为什么要有两个玄,就是前面的玄要被后面的玄破掉了,否则就真的很玄,没人听得懂了,那么为什么不玄呢?因为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么这个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天门,天门似有似无,又有又无,这就是道,所以,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

易所包含的内容,即广又大,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可以从中找到他的理;这也是本章的主题,告诉我们易的广与大并不是64卦,64个事;

广对应地道,也对应坤
大对应天道,也对应乾

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本节从不同角度再次描述了易的广与大,从远的角度,易所涉及的东西是无止境的,也就是太远了,无法到达,御有抵御的意思,引伸为止,从近的角度,易又是静和正的,也可以理解为非常恒定正确的,远和迩,代表了未来之事与眼前之事,总之这两句用了比喻,目的就是告诉我们,易所涉及的事物包含了现在未来的所有,任何事物、问题都可以从易中找到。

最后一句,天地之间,备也指完备,只是换个角度描述而已,都是说明易的广大。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前面讲易的广大,易为太极,现在开始讲坤,乾坤就是两仪,讲两仪的特点。

静,个人认为可理解为某一时刻;乾,是专的,专指的是乾所代表的事物或规律是不会变的,比如说,太阳还是太阳,天空还是天空,不会说太阳 里有别的东西,规律来说,太阳东升西落,这样的规律是专一不变的;其动也直,指的是按规律运动,这个直,个人理解是不偏离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意思。

因为这样的特性,或者说符合这样的特性的事物或运动规律就属于大的。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举两例子:
一:
我想身体健康 -> 乾,象
金刚功可以改善身体 -> 静,专
每天练习金刚功 -> 动,直
坚持下去,一年,五年,十年 -> 大,生焉

二:
把项目做好,做稳定 -> 乾,象
好的设计有利于稳定 -> 静,专
学习和研究架构设计知识 -> 动,直
坚持先设计,再写代码->大,生焉

大:大事,传大,坚持不偏离运动规律地朝目标靠近,最后会成就一件传大的事。

静:可理解成事物的本质
动:可理解成事物的运动规律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翕和辟:一般理解为合与开

但翕也有柔顺的意思,坤是大地,她的静(本质)是合的,是柔的一面,平时我们对大地做一些事,如挖地,向地上扔垃圾,大地也都接纳了,这是合的一面;

这些对大地来说好的,不好的事,她都接纳了,这是大地开的一面,即使是一些比较过份的事,大地也不会随便发生天灾,而是默默承受,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地具备广的特性,不然承载不了。


我们做人也一样,一是要有足够的胸襟,不要随便与人计较;二是也要充实自己,具备足够的德,那么在我们能把握住的场景下,应当做到翕与辟。就好比说,有人要杀你,这当然是不可承受的,此时要跑,要报警,要正当防卫;但像当街被讹了一两百块钱,反正自己还有很多钱,那就算了嘛,就当做好事了,不必与人计较,影响自己心情;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配:可以理解为代表,映射;
广与大,挖个宝天与地,大对应天,广对应地。
四时就是春夏秋冬,其最明显的就是按顺序的四时变化,循环往复,四时之间又是相通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很多变通有关的事物,也可以用四时来做类比,比如经济周期循环,人的生老病死,这些都像春夏秋冬一样,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更乐观面对,更从容应对,生病了也不要悲观,身体健康也别太高兴,生与死都是自然而然的。


阴阳之义也就是从日月中体现出来的,代表了某种事物正反或相对的两面。


易简,还之善,有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易简?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从这个角度说明,易所结果集的道理,规律,其实都是平凡的,并且很容易被知道了解,就好比老子说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二、易简的善是什么?
何谓善呢?顺着古玛雅人道理去做事,其结果总是善的,也就是说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结果是善的,也就是道法自然。
既然如此,所有人顺其自然,这个世界不就很美好了?实际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有不善,还有不顺其自然的事发生,包括我们自己也很难做到顺其自然,究其原因,在于人本身,无法做到“无欲”,无法做到“清静”,自然也很难做到至德,换句话说,按照易简的标准做事,最终可以达到至德的高度,而易简的道理又藏在平凡的事物中,我们人要去心中之贼,这样也能找到并按平凡的易简的道理去行事,从而得到一个善终。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无法用白话解释,这句话本身就是最好的解释,也许每个人理解不一样,那又如何,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说了也不懂。每个人理解不一样也是对的,道本身就不是唯一的,道可道,非常道也。


但是为了便于理解这一整段,还是尝试从现有的信息里去摸索一下,也是便有了下图:


image.png


:继着道,也就是说,按照事物的运动规律行事发展。

:天这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可见天道对万事万物是以帮助,成之的方向的,用人的观念来说是善的。

继之者善也,反映的是乾的性质,遵循天道对我们或是万事万物都是有好处的。


:成什么呢?成万事万物;

:万事万物的本性;

承接上一句,有天道,并遵循天道,那么成之的万事万物是一样的吗?非也,即使是同样为人,也有不同的人。因此这句更多讲的是坤的作用,坤作成物。


天下万物都是天道在构建,但生成的万物各有自己的特性,每个个体都不完全一样,每个人所接受到的天地之气不一样,最后形成的个体也不一样。


讲了那么多,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呢?

首先,我们平日里,做事要符合天道,符合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规律,当然也要不断去学习,去了解这些规律。

其次,每一个具体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本性,要尊重和理解,并善加引导。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不同的人,对道的理解不一样,“仁者”,“智者”所见的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我的理解,道从不同角度是可以阐述不同问题的,也可以理解成易经同一卦可以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以理解不同问题,我们看问题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类比,不要非黑即白。之:在这里从上下文来看,应该指的是道。而之所以存在不同的“见”的结果,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不一样。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很多时候,就是很普通的道理,我们身在其中,却未必知晓。

四季轮回是道吧,普通到没人觉得这是一个“道”,同样,我们遇到困难,就该想到四季轮回的道,这样就不会绝望,不会做出无法挽回的错事,也应该想办法轮回到更好的状态。


君子之道:道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都是受之,而君子之道,除了被动接受道的制约,还要主动去学习,去运用,像道一样帮助万事万物发展,这样的人具备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质,对整个人类社会,自然界都是有益的。

能做到君子之道的人很少,但我们仍应当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紧接上文,这里描述了君子之道的样子,以及最后的结果。


显诸仁,仁是做符合道的事的表现出来的结果,或者说按照事物运动规律办事,则表现出来的都是仁的一面;

藏诸用,这是如何做的问题,虽然一件事的结果是美好的,但中间过程就不是谁都看得懂的,或者说过程中看不懂,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个藏并不是说故意藏起来,而是说普通人看不懂;


做一个圣人的要求很高,要懂得各种知识要懂君子之道,还要“鼓万物”,意思为促进万事万物的发展;


圣人就好像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老百姓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却不用为社会发展而分忧,事实上也无法分忧,智慧不够嘛,所以这个担子就只能由圣人,贤人们来抗了;

看起来做圣人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那我们还为什么想着要做圣人呢?因为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富有肯定不光指财富,这里富有指的是多方面的,是圣人所需要的,对圣人有益的各种事物,物质财富也可以,精神财富也可以,比如积善,学到新的知识,或者智慧上有所感悟,都可以越来越富有!


日新:应指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样的思想,知识每天增长一点,不合于道的事每天损一点,“鼓万物”每天鼓一点,日新月异!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天学习一点,进步一点,坏的毛病克制一点,慢慢地也能达到富有,日新的效果,而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离我们并不远,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做到的,但大家未必觉得这是君子之道,所以这也叫百姓日用而不知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生生:生生不息,生了死,死了又生,万事万物逃不掉这样的规律,从个体的角度,单一个事情的角度,有生便有死,有兴必有亡,没有永远,但从人类或宇宙的角度看,死了一波又一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万事万物即是不断变化的,又是恒定的,变化 的是具体的,不变的是推动向前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规律/法则)。


懂得了 个道理,对于个体的死生之说,我们就该看淡,担心也没有用,身处逆境时要看开,好动时,不要太高兴,要认识到这只不过是恰好处在“生”的阶段而已,坏运时,进德修业,静待新生,功名利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不过是某个生生之道的一个时刻而已。看淡,不要执着,这是易给我们的启示!


在天成象,成象之谓乾,在乾位的人做事,需要的是“成象”,把未来的象展示出来,或者说心里对未来有一个大概的评估,这个象是模糊的,需要坤位的人或事来实现,因此叫效法之谓坤。


个人认为,这里主要还是对乾和坤的进一步理解。


极数:色即为穷,穷极,数可理解为变数,气数,卜筮时的数,以及易经上各种阴阳爻的变化。报以这里讲,如果我们对一件事物,做到了掌握他所有可能的变化,从而对他的发展了如执掌,这就是占(断)。


占不是未卜先知,而是根据已知信息对未来的一种判断,不能说占的结果都对、准,但也进一步告诉我们易经的妙用,易经蕴含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理。学不一定能学完,但学得越多,对我们日常生活越有好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对未来发生的事有所判断。


阴阳不测,也就是说,当我们掌握宇宙大道的所有真理,也就不需要借助阴阳所代表的易经这样的工具来测试验证和判断事物发展了,这就叫神!一眼就可以看到未来,知道结果,这也就是易者不易的道理吧。掌握到神的境界是很难的,但孔子至少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易经学习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象,能不能成,就看我们自己的坤做得怎么样了。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八章

圣人有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赜:奥妙的意思。

圣人见到天下的妙,然后拟出很多事物的形,并形容出来,代表一些事和物,这种就叫象。

这一句说明了象是怎么来的,也说明了象是怎么用的,象不是绝对代表某一事物,只是一种抽象的结果,不同的事按不同的维度,可以抽成不同的象,而圣人告诉我们某一种象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来参考,并用爻变中的一些方法来化解,使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也可以用象来辩明事物,看懂事物发展的形势,总之象是经过现实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我们用的时候自己去对照,象来源于天下万事万物,故包含万事万物,再一次说明了易的广大。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前一句圣人观天下奥妙,把各种奥妙抽象成象。

这一句圣人又观各种奥妙的变化,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相通的关键,并通过一些行为(礼)来转换变化,将这些行为以辞的方式关联到象上,不同的行为,结果不一样,有得有失,有吉有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整个象的发展和变化,这些行为所表现或代表这些行为变化的就叫爻。


这两句更加具体地解释了象与爻,让我们能更清楚如何使用或运用易经中的象与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因则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义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这句还是在说象和爻,象拿来说,不可以“恶”,可理解成被挑出毛病,不符合事实等。

爻的动,不能“乱”,动了就是某种规律应该动的结果,而不是随便定义爻动及其结果。

象和爻都是经过长期观察,讨论后才会被记录下来,变成现在这样。

通俗讲,象和爻都不是随便说说的,都是有其事实依据的,圣人只是把真实世界的情况,通过象和爻描绘出来,并没有加以人为的调整,都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总之易经不随便,不要怀疑,对不上的,一定是个人本身有问题,要自己反思,再重新对上象和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和运用易经来解决现实问题。


鸣鹤在阴...


后面几段,就是对易经中,孔子认为典型的象和多进行了具体的解释,相当于一种示例说明,等后面学六十四卦再细看吧。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瓠子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一句,直接说易是世界上一切学问顶点,无法超越,子是不是孔子呢?一般认为是孔子。

中庸说过一句话,中庸其至矣乎。在儒家的理解中,中庸也是易的一个体现。易道,实际所表现的就是中庸之道。


那易易是什么 东西呢?圣人用易来崇德广业,白话来说,圣人遵照易的道理行事。遵循自然规律,消除与自然规律不符的各种“欲”,就好比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其所损的就是不合于道的那部分,通过损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就是一种崇德广业。


崇的是自己的德行,修行自己,内里管好。

广的是以自己为中心一步步扩大影响范围,从修己,齐家,治国到平天下,也就是知周万物,道济天下,这里管的是外部。

所以易是一部用于内外兼修的学问,学到深入就会慢慢与道接近。


上面讲了学易可以成就什么,而知崇礼卑,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学。

因为易所蕴含的道理实在是太广泛了,几乎不可能全部学会,因此要有一定的入门方法,或途径,知崇礼卑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崇是远大的目标,卑是履,是行,是脚踏实地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有远大的目标,但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那么远大的目标怎么去找呢?崇法天,要去学天,同时目标 应该像天一样高远,这里讲的更多是人生目标,而不是近期可实现的小目标,圣人之所以叫圣人,他们的目标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有些甚至是在死后几百年才得以实现,这种目标不能新盖棺定论,不以生命结束来评价。当然也是一个个这样的目标 ,促使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有了目标就要去实施,而实施的过程要学习地,地就是默默随,同时默默奉献,不求回报,颐养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养而不宰。


当我们有一个天一样的目标,又能像地一样去默默实现,那么易就已经体现 在我们的行为思想中了,这是自然而然的。


成性存存,这句无法翻译,能理解就理解了,其童心汶就是上面的知崇礼卑。


本节也好,上节也罢,都在讲易的广大,易的作用,学易的好处,但本节给出了学易的一个入门方法就是知崇礼卑,这也是道义之门。


实际上我们也确实可以用乾坤之道来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这还仅仅是用入门的两卦,如果六十四卦全用上,那确实天下万事皆可解了。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所述,以天地为准绳,用天地作为标准,这从第一章乾坤定位也能看出来。因此整个易经的理,涵盖了天地以及其间所有一切的理道理。

弥:有弥漫的意思

纶:有贯通的意思

所以这也提示我们要去学易,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智慧都在易经里找得到,这里也再次强调了学易的重要性。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句是对易经来源的一个描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经过长期的观察,再与实践相结合,最终总结了世间一切的理,把那些明的暗的都通过易经描述出来。幽明指的那些看得清楚或看不清楚的世间万物。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原始反终,个人理解,应该拆开来看:

原:万物的本源

始:万物如何开始,万物滋始

反: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从“原”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返回来。

终:终是终,也是原,最终还是会返回原点,(这不一定完全对,可能终是另一种状态,但任何事物一定会有一个终,没有永恒不变的。)


理解原始反终,那么对死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尘归尘,土归土嘛。理解死生之说,并不是让我们消极,反而是在鼓励我们好好生活,珍惜当下。遇到高兴的事,不要骄傲,有成就也不要骄傲,因为这可能已经到达终的状态了。同样要遇到困苦,也不要放弃,再想想办法,坚持坚持 ,尽自己所能,大不了终了,并且物极必反,做当下正确的事,等待“反”的到来。


这里其实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要高兴太早,也不要灰心丧气。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前文讲天地,又讲人,这里又冒出鬼神,个人认为,这里可能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这个东西是由精气和魂构成的,缺一不可,游魂可能是指魂是会变的,这里的魂,个人觉得可以认为是人的精神状态。

精气为物,不变的部分,游魂是虚的,会变化的部分,而当我们的魂变化时,鬼也好,神也好,就随着出现了,鬼神是心理状态的一种映射。

古人云: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应该就是这句话的一个通俗解释了。

当然,也可能真的存在鬼神,只是通过我们的游魂反映出来而已。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系辞也好,易经也好,有很大篇幅都在描述天地,以及他们的法则,其目的就是让我们效法天地,当我们做到与天地一样处事,那我们就不会有“违”,这个违字,用得好,违什么,是我们要思考 的,违的结果可能就是失,是凶,所以我们要争取不违,方法就是效法天地。

道济天下,以符合道的方式,帮助天下万物,不是主产天下万物什么情况下都要帮,帮助的方法不能违背道,比如说,不能通过抢银行来帮助穷人。而道也藏在易经中,需要我们去研究,感悟。

若要做到道济天下,还需要知周万物,对一个帮助对象做了全了解后,才能决定以什么样的符合道的方式帮助对方。如果我们做到了了解全面,再按符合道的方式去“周济”天下,那么就不会有过错。

过:一则过错,二则我理解是不过度,合适的。

旁行不流,不走寻常的道,这里应指由于环境现实等因素,不能走正常的普通人的道路,不主流,比如易经里有说,小人当道,社会混乱 的情况下,不出头,不做出功绩,反而是好的,不然可能助长了小人,对社会反而不利。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根据实际环境,行径符合道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即使这种方式是帝行的,不入流的,那也没关系,因为乐知天命,天道如此,命就如此,理解了这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也就无忧了。

土:可指大地,安:可指定,宁,安定,安宁。

那么大地能够安定(这也是自然现象)是因为什么呢?敦乎仁,我们向大地索取,在大地上挖洞,开山辟路,一般情况下大地不会怎么样我们,这是大地的仁,如果我们也具备 了这样的品质,那么我们也不会看到别人不爽了,对人也会“友爱”。

当然,这里也只是讲了一面,大地并不是始终“仁”的,当我们做了破坏环境的事,大地一样会报复的,比如地砖,所以仁也是有度的,报复也不是立即的。

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大地的仁,一方面也要学会一定的方法,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也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给别人致命还击。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这一段是本章总结,告诉我们,易经的核心内容:

1、易经的内容把天地间各种变化都包含了进来,并且告诉了我们变化之道。我们按照她的方法去行事就不会有“过”,不过就是“合适”。天地变化 之中的天地,就代表了万事万物,并不单指天和地。

2、按照易经的道理,可以理解“万物”的开成,也就是说,易经包含了万事万物生、灭的道理,什么事物都可能用易经来解释。不遗,就是指任何事,不会有什么是无法通过易经来解释的。

3、昼夜之道,也代表了阴阳之道,也代表了天道,地道,人道。通字就是精通、知道的意思,总结起来说,知道了天地之道,也就知道了什么是道,通字解释成知道有点勉强,其含义比知道要更深刻,通不仅要知道,甚至要去实践过,经历过。而知可能通“智”,所以这句,个人认为也可以理解成:知晓和实践天地之道后,会得到智慧。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白话有时候越解释,越不对,这句话直接原文理解吧,无体无方,很难解释。

用一些类似的语句稍微类比下: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第三章

本章所述内容,主要是在介绍卦,卦的构成,卦的各个元素是什么等。所以开始本章之间先拿一个卦来分解了瞧一瞧先。


【2023】经方集-书籍-易传-卦的构成.png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最早的《易》只有卦画,故名无字天书,后人加以参悟后,为每个卦赋予卦名,卦辞,爻辞等信息,但仍难以理解,至春秋时期,孔子著易传,以解各卦含义,又名十翼,之后一般合称为《易经》。


因时代久远 ,文字或有遗漏,本章前几句就有多个版本,但无明显冲突的情况下,找一个理解也可以,上下文讲得通,自己能理解就行。


:读(tuan)第四声,是对卦辞的理解。

:是对卦象的解释,如乾,代表天,解释就是天的特性,象传又会大象,小象,分别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

:爻或爻辞讲的是当下所处这个位的情况,个人认为爻也者,言乎位者也,也是合理的,因为爻比较讲究所处的位嘛。但爻本身有阴阳之分,阴阳变化也与爻有关,所以爻也者,言乎变者也也说得通。另一版本两个分开讲可能更完善一些,“爻也者,言乎位者也。阴阳者言乎变者也。

悔吝:悔是有些后悔,吝是前进比较困难,属于小灾小难,也即小疵。

吉凶:主要体现失得之象,得到想要的则吉,失去想要的则凶,一切吉凶不过失得而已。所以这也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想开些,当我们未存在于世上时就是不失不得的象,当我们失去时,不妨想想最初的状态,也就不必过于悲伤。吾何以贵大患若身,及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的这句话正是这个道理。

无咎:指虽然有些问题,但结果仍是美好的,无咎仍然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说无咎就没问题,结果美好的前提是要善补过也,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把过错补回去。


通过以上几句,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易经的整个结构,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阅读感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大小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吝者,存乎悔。


贵贱:一身孕上者为贵,下者为贱,上与下就是位的体现,所以这也告诉我们上与下,贵与贱是一直存在的,人与人也是不一样的,当然同一个事物,是否贵贱,取决于位。从卦上来讲,就是爻位,不同爻位,代表的不一样,当位不当位也会有区别。现代社会虽然讲究公平,平等,但实际上不同阶级,等级制度等仍是存在的,了解这些道理不是说让我们觉得平等不好,而是要认识到不平等的必然性,避免自己做出出格(出位)的事,造成对自己不好的影响。

齐大小:这里指一个卦,即可以挖个更多下,又可以代表人,还可以代表事,大大小小的天下事物,都可以用卦来比喻,故曰齐。

:这里换成爻可能更合适,这里上下文中并没有体现介这个字,逻辑不是很通,极有可能是传下来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换成忧悔吝者存乎爻就比较通了,意思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停滞不前等情况时,就跟爻的变化是一样的,所以同样道理通过爻的变化,也可以推出悔吝。

:若解释为动,则表示若要无吝,需要先悔悟,这里应该指的是遇到问题,欲往无吝的方向靠,那么需要悔悟,需要从内心真正面对问题,并真正去改变,调整,这也叫反求诸己。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这是对本章的一个总结,一个结论。


所以卦可代表大小事物,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类比,感悟。

险易,就是吉凶,卦辞,爻辞也包含了吉凶信息,要细细去品。

辞之所以可以指任何事物,也就是因为这只是比喻,天下也好,人生家好,都可以被比喻,类比。

所以看易经时,不要被字面意思给限定住了,她所表达的是一种比喻,要把自己的场景比喻进去,做对比,最后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上传 - 第一章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逐句解读】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这里尊卑有多种理解,我更偏向于理解成尊贵与卑贱,因为后面这句贵贱位矣,但这里的卑贱也并不是贬义的,只是一个客观事实的描述。总结两个字的理解如下:

:尊贵,尊远,有远的意思;:卑贱,有近的意思;


系辞开篇就讲天地,讲乾坤,也暗示我们,任何事,都要效法天地,任何事有其乾坤之理。

举个例子:公司做项目,目标是乾,计划是坤,领导人是乾,干事是坤。

乾的尊贵,有远的意思,因为远,所以往往模糊不清,不容易把握,就好比目标,目标是目标,最后能不能达成,做成什么样子,在制定目标的阶段其实是比较难以确定的,再比如领导,往往领导开展工作时,都是不清晰的,需要自己去理,去给下属分配工作;

坤的卑贱,反倒是有近的意思,因为近,所以相对来说明确、清晰,就好比计划是明确的,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干什么事,又或者说干事往往都是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去做就是了;


那么讲了这么多乾阿坤阿的,目的是什么呢?

因为“定”,我们知道乾坤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在什么位置上,该效法天还是效法地。

效法“天”,就学习天,行健,自强不息,理清头续,把模糊不清的事情搞清楚,抓住重点,找资源,找出路;

效法“地”,就学习地,厚德载物,包容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喜不喜欢,都把手头每一件事情做好。


后两句,卑高、贵贱,代表的是天地、乾坤或者说阴阳,都可以;陈就是陈列,位可理解成位置,连起来意思是说天地就在那里,贵贱只是由于其所在的位不同而已。卦象上来说,代表了卦象就在那里,而各爻各安其位。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虽是讲的三才中的天地,但在人的世界中,也同时告诉我们,这世界没有公平,每个人一出生就不一样,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尊贵的,也有在贫民出生的,每个人都要接受。但是贵贱也并不是绝对的,位是可以改变的,这是人与自然界不一样的地方,天地行的是顺事,人可以行逆事,故而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学习并不只是读书),努力改变自己的位,以此改变贵贱。

另一方面,虽然不公平,但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也有不同的责任,尊贵也是有代价的,古代的皇帝们,实际上学习非常辛苦,所以长命的皇帝并不多,也是有这个原因的,从这一角度看,实际上天道也是公平的。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动静:可以理解为阴阳。

常:恒常,恒常的道理,或事物的运动规律。

刚柔与动静相呼应,当我们掌握了动静的道理,或者说掌握了事物的运动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刚柔”去应对,知道何时刚,何时柔,也可以对刚柔的行动结果进行预判,也即“断”的意思。


比方说:懂得了多言数穷,不若守中的道理,就不会随便下结论,不会随便乱说,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避免被人看透。(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愁。)


当然上述是我们推导的理解,可能这两句在当时,更多指的是卦爻的变化规律,通过卦爻的变化,阴阳的变化,来判断结果。


事物的运动规律也可以理解成一种道理,一种智慧,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增长自己的智慧,向圣人学习,向历史学习。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乾坤即已定位,万物生,有万物就有类,相同的聚在一起形成群。归类的目的或者说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影响呢?

有个词叫异类,既然有类别,有群区分,但世间万物又不能完全按照规则行事,总有那么些情况会出现“异类”,当出现“异类”时,就会生吉凶。特别是人类社会,这种现象更普遍,而这句话对我们来说的意义在哪里呢?

举个例子:

入职一个新的团队,你与团队中每个人做事方法,理念等都会存在差异,这就出现了“异类”,新人往往是“异类”,而往往伴随着另一个词,“磨合”,其意让人融入团队,融入即放弃自己原有的类,融入新的群,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应该这么做,但融入的过程中矛盾冲突也是正常,矛盾冲突就会有吉凶,要么你说服团队,要么接受团队现在的做法。

认识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心中已然做出选择,要么暂时接受,融入团队,要么凭一已之力改变团队。总之根据自己实力情况,趋吉避凶。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往往是远的,模糊不清的,所成的象也是这样的。

地,往往是近的,清晰可见的,所以成形,即明确的形状。

变化两字应拆开理解:

变,指改变,可以明显看到区别,好比说天气变了,刚刚还是晴天,现在已经是阴天,两个天象完全不一样

化,指一点点的,不易察觉的改变,好比说一颗树,每天都在生长,但今天和明天看到的并无太大差别,可是一年两年后,即可以有明显的差别,这就是化,化是一种力量,润物细无声。

见,同“现”,天与地的变化出现了。

此句告诉了我们一个规律,远的东西,模糊不清,并且是会变的,近的东西,清晰可见,每天都化一点,最后变化就出现了。

翻译成人话,若一件事对自己是有益的,哪怕一个习惯,就应坚持不断去做下去,做得足够多了,人的命运(天象)也会随之改变。

举个例子,读书是一件有益的事,假如有这么一个人,本就是个农民(此谓其象),但他知道读书重要,想着法看书,一天两天没什么用,一年两年可能也没什么,但如果坚持了十年,二十年,此人即使依旧是个农民,其内心也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农民了,他的命运因读书一定会发生变化。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摩,有观,照,对照等意。

荡,有动的意思。

刚柔可理解为阴阳,阴阳也是相互对照着来的,就好比说任何一个事,总是会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不绝对。就好比说一句话,人家说得你不爱听,但你知道阴阳的道理,也就无所谓了,一笑而过。刚柔相摩,也就是说阴阳也会相互发生变化,一件事从一个状态也会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凡事不绝对。

八卦相荡,指的是八卦之间是相互变化的,从序卦传中也可以看出,随着事物的发展,八卦中六爻的每一爻阴阳就会发生变化,一旦发生变化,就会是另一个卦象,八卦之间也是互相变动的。

因此人生也好,万物也好,没有不变的,我们理解这一点,是为了掌握变化万做准备,变,可以,怎么变?往哪个方向变?怎么让这个变对自己没有害处,这是我们学习易经,提升智慧的重要意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这一句个人认为主要是提示了一些自然现象。

雷霆,揭示了天(乾)阳刚的一面,变的一面。

风雨,揭示了地(坤)阴柔的一面,化的一面。

日月运行是自然规律,是天象变化,一寒一暑是四季变化。

从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天地运行是有规律的,有其不变的道理,一方面我们应随变天地变化,顺势而为,另一方面我们应去学习掌握这些规律,以便在真正遇到问题时可以有办法解决。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去行一件事,要有刚的一面,也要有柔的一面,如:原则问题,该刚要刚,为人处事,要尽量柔和。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男女未必就是男女,只是男女特性的代表,男性普遍雷历风行,女性普遍柔和顺从。前两句意为人类社会,乾坤对应的人类特性,有如在家庭中,乾代表男,代表“男”主人,代表主外,坤为女,代表“女”主人,代表主内,内外处好了,家庭自然和谐,如果两个人都想主内或主外,那就会有矛盾,不利家庭和谐。

乾知大始,个人认为,指的是我们去观察事务,从事务的象上,可以知道事务的本质,知道“大始”,比如说:观一家之主可知一家之象,观一国之主,可知国之象。

坤作成物,光有乾,知道“大始”,可是要真正成事,还得看坤,一个团队,有一个好的领导,但没有好的团队,一样不能成事,汉高祖刘邦若没有张良、萧和等良将帮扶,执行命令,也是无法完成大业的。

总结一下,前面一句讲自然规律,这里讲人情世故,但都是在用乾坤作比喻,以此让我们知道在易经里乾坤在不同场景下所代表的意思。


乾以知始,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乾以知始,指抓住重点,找到规律,就可以很容易解决问题,凡事的重点就是乾位的人或事。始有本质,本体的意思,是事物的运动规律。易则易知与此句呼应,找到规律,找到本质,抓住重点,那么自然就容易知道解决的方法。

坤以简能,简字有简单的意思,但一件事怎么样才会简单呢,那就要一点点分解下去,直到明确,具体,才会简单。一方面,犹如道德经所说,天下难事,必作说易,任何难事,都是由简单的事构成的。第二,也有做好每一件事的意思,当我们去做事时,决定了,就不要想太多,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简则易从与本句对应,事物化烦为简后便容易处理了。

易知则有亲,这里的亲个人认为可以理解成掌握,把握,当我们知道了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那么我们自然就容易把握/掌握事物,让事物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或让自己以一个没有危害的方式经历。

易从则有功,简可以理解成目标,目标清晰就容易执行,执行目标过程专注,踏实干好每一件小事,那么“功”绩也自然会出现的。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顺着上文的意思,能够把握事物,那当然就可以久了,能够专心做好每一件事就会有功绩,功能越做会越大。

后半句个人理解是对可久,可大的原因分析,都指向一类人,这类人叫贤人,可久是贤人有德的结果,可大是贤人的“业”,业,可以是家业,可以是事业,总之这么个意思,所以白话文啰嗦半天不如古人一个“业”字,懂的都懂。

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成就事业,要想事业长久,我们要向贤人甚至是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德行,学习他们处事方法。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这是本章的总结,易简也指乾坤,是乾坤的一种特性,而这种特性是天下各个事务的最根本的道理,或者说万事万物最根本的运动规律。当我们掌握了易简的道理,并且在工作生活中加以运用,那么我们应该是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当然易经能够帮我们提升的是智慧,但解决问题还要配合知识,智慧指导我们正确运用知识,所以也并不是说学习了易经就什么都会了,那也是不现实的,仍然要学习知识,特别是现代知识。

后两句就是指,如果明白、掌握了天下的道理,那么成就什么样的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也可以这么理解:遇到什么事,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都是自然而然可以知道的。

明白这个道理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掌握易简的道理,甚至可以说只有很少数人能够掌握,所以个人认为明白这个道理的意义在于:当我们遇到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看开,都有他的道理,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气馁,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保持良好的心态,安然度过。


乾坤定位是本章核心中的核心,凡事都有乾坤,身在其中要找准自己的位,做与位相匹配的事,这样才能趋吉避凶。


--------------------------------------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学习感悟结果,只供有缘人参考一二。

阅读全文
系辞研读 系辞传介绍

《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传》或《周易·系辞》。它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上面是百度百科的介绍


易经这个词因为年代的关系,已经和原来的易不是一回事了,现在的易经更多指周易,指加了易传的易经。而易传里,系辞传相传是孔子所著,是对易的总体论述,所以学习易经,从系辞着手是一个比较好的短途。


在进入系辞以前,先将一些八卦,太极,两仪之类的信息了解下,知道有即可,后面慢慢会通过系辞传了解到其具体的一些论述。


关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通过下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其所描述的相生关系

image.png


而关于四象与四季,方位等关系,可以参考下图:


image.png


再来看两个八卦: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image.png

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image.png

说卦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阅读全文
医:站在外面看里面
  • 全家感染新冠日志
  • 学习中医的意义
  • 针灸:学习笔记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伤寒
  • 伤寒论:学习笔记
  • 金匮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浙ICP备14041582号-2 普通人学中医的意义何在?